乐山市情介绍
乐山古称嘉州,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,幅员面积1.27万平方公里,辖市中区、五通桥区、沙湾区、金口河区、峨眉山市、犍为县、井研县、夹江县、沐川县、峨边彝族自治县、马边彝族自治县等11个县(市、区)、132个乡镇(街道)、1371个村(社区),其中峨边彝族自治县、马边彝族自治县、金口河区属小凉山彝区,户籍人口346万(其中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户籍人口21.6万人)、常住人口315.3万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4.57%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、中国绿化模范城市、全国卫生城市、中国特色美食地标城市、中国绿色硅谷。省委赋予乐山加快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能级、建设中国绿色硅谷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定位。
历史悠久。春秋时期是蜀王开明故治。秦统一中国后,于市境内置南安县,隶属蜀郡,后曾改属犍为郡。北周大成元年(公元579年),取“郡土嘉美”之意,置嘉州。宋改嘉州为嘉定府,元改为嘉定府路,明降为嘉定州。清雍正十二年(公元1734年)复升为嘉定府,并在府治置乐山县,取城西南五里“至乐山”为名,“乐山”之名沿用至今。1950年设乐山专区,1985年撤销乐山地区建地级市。1997年行政区划调整,原眉山县等6县划出。
风光秀美。境内岷江、青衣江、大渡河三江汇流,平均海拔500米,森林覆盖率61.03%、居全省第4位。拥有峨眉山、乐山大佛、东风堰三大世界级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;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项、省级项目57项,博物馆14个,亿年峨眉、千年大佛、百年沫若交相辉映,“名山、名佛、名城、名人”四位一体。现有5A级景区2个、4A级景区15个,国家级公园16处,世界级和国家级旅游资源密度为全省平均值的3.6倍,素有“天下山水之观在蜀,蜀之胜曰嘉州”的美誉,旅游经济总量位居全省地级市第1位。
区位突出。位于南丝绸之路、长江经济带交汇点,处于成都平原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、川南经济区结合部,是“一带一路”的西部腹地,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,中心城区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约100公里,是成都平原经济区唯一具备水、铁、公、机联运的枢纽城市和唯一的水运出海通道。已建成6条高速公路、加快建设5条高速公路,已建成5条铁路,岷江航电犍为枢纽全面完工,龙溪口、老木孔枢纽加快推进,乐山机场加快建设。现有公路总里程1.66万公里,其中高速公路450公里,普通国省公路1250多公里,农村公路1.49万公里。
产业兴旺。乐山是四川传统工业大市、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军工布局重点区域之一。双甘膦、草甘膦产能分别居全球第一、第二。乐山是中国晶硅光伏产业的发祥地、四川多晶硅主产地,高纯晶硅产能全球领先,是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全省首批特色优势产业试点,2023年上半年晶硅光伏产业实现产值431.3亿元、增长40.1%,实现税收35.1亿元、增长62.3%,年内产值有望突破1000亿元。建有我国第一座压水型核动力反应堆、第一座高通量工程试验堆、第一座脉冲反应堆等6座核设施,医用同位素、放射性药物、辐照加工等技术全国领先,核技术应用成功列入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。拥有“峨眉山茶”139万亩、晚熟柑橘26万亩、道地中药材35万亩、林竹447万亩,是全国名优绿茶最适产区,“峨眉山茶”区域品牌价值达46.44亿元,绿茶出口量和出口额占据全省的“半壁江山”。特色美食、商贸物流等服务业繁荣,被评为中国特色美食地标城市。
2022年,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308.81亿元,增长3.8%,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亿元、增长18.5%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.1%,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4.29亿元、增长1.5%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376元、增长4.8%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39元、增长10.3%。
2023年上半年,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108.2亿元、增长6.0%,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.1亿元、增长11.4%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.1%,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.3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3.59亿元、增长9.1%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54元、增长4.6%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99元、增长7.7%。
版权所有 © 2016-2024 昆明市四川乐山商会
电话:13888322691 传真: 邮箱:462350296@qq.com
地址:昆明市官渡区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一期一号楼9楼901、905室 邮编: